7月18日,由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主办的2025中国羊绒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举办。这场盛会汇聚各方力量,聚焦羊绒全产业链,从技术、市场、法规等多视角探讨行业变革与创新,为这一“软黄金”产业解锁高质量发展密码。
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刘焱主持会议。
从区域集聚到全球布局探寻产业升级新路径
从区域布局、行业转型方向到协会服务举措,多位嘉宾围绕羊绒产业发展发表见解,为羊绒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委常委、副区长王慧春表示,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绿色与智能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此新形势下,东胜区羊绒产业加速推进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一方面,当地着力推动绿色生产,从牧场生态保护延伸至生产加工环节的节能减排,实现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通过引入先进纺织机器人、数字化管理系统等手段,持续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她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行业间的交流合作,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兆华表示,当前我国毛纺织业正处于转型升级与优势再造的关键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必由之路,需紧扣“科技、时尚、绿色、健康”的发展方向,满足市场对“价格、质量、可持续、可追溯”的核心要求。他建议,行业及企业应从三个方面提升发展质效:一是聚焦核心竞争力提升,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升级提质增效,提升产品设计能力与文化附加值,推动产业从生产优势向品牌溢价转型;二是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在布局过程中统筹考量成本、风险、文化适配性与技术壁垒,有效应对贸易摩擦;三是高度重视“可追溯”体系建设,构建供应链全流程透明机制,打造碳足迹管理平台,推动标准国际互认。“立足新的发展节点,只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国羊绒产业有望凭借全球视野、技术变革与文化深度突破发展困局,将潜力转化为可持续的全球竞争力。”杨兆华强调。
“我国山羊绒原料供应及羊绒产业制造能力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面对复杂的全球贸易环境,推进羊绒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实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刘家强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作为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以原料检测技术为抓手,通过组织绒毛纤维比对试验,提升检测人员专业能力,推广数字化、智能化、AI及基因技术等检测新技术,有效提高行业检测效率,加强标准化建设,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为进一步加强羊绒供应链信息化,强化可追溯管理与趋势服务,推动羊绒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从技术攻坚到全球协同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盘
会上,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聚焦羊绒产业技术创新、贸易应对及区域与企业实践,从多维度探讨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徐卫林表示,当前纺织产业正加速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转型,羊绒羊毛作为重要原料,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至关重要。羊毛染色技术已从天然矿物染色演进至合成染料阶段,但目前仍面临高温耗时、能耗偏高、纤维易损伤等问题,因此生态环保型技术成为突破瓶颈的核心方向。未来,行业技术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环保化,通过微生物、生物酶、等离子体等技术减少污染,同时将废弃羊毛回收再利用作为重点领域;二是高效化,借助数字喷墨印花结合AI优化染料配方、精准控制工艺,全面提升生产效率;三是功能化与多元化,开发智能变色面料等实现环境检测等功能,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融合,提升文化价值。徐卫林强调,这些技术加速落地应用,将为羊绒羊毛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轻工与纺织产业研究室副主任于娟表示,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对全球贸易及我国贸易发展均产生显著影响。尽管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保持增长态势,但也面临出口单价下降等现实挑战。针对这一局面,她提出应对思路:需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技术、材料等多领域突破创新;借助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深化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场景应用;通过绿色升级转变减碳路径,全面推进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她建议,行业应着力推动产业升级,深度挖掘产业链优势潜能;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双轮驱动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持续稳定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合作,依托多边机制拓展市场,为毛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当前,内蒙羊绒产业依托资源、区位、规模、种源、品质、品牌、产业七大核心优势,叠加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规模化养殖、建立优质优价体制、建设产业园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五大关键举措,正持续巩固全球羊绒产业核心产区地位,全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方向迈进。”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业技术处处长苏雅表示,未来内蒙古羊绒产业将聚焦四大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动绒毛产业一体化发展、着力强化对外贸易往来、促进绒毛产业三产融合发展,通过精准施策全力推动羊绒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磊分享了鄂尔多斯集团在羊绒产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实践与探索。他介绍,集团分三个阶段推进可持续发展工作。其中,鄂尔多斯行动纲领围绕供应链、品牌和员工三大维度,从草原维护、现代牧场建设等八个具体方面展开实践,致力于打造“负责任羊绒”品牌。为深化可持续发展,集团当前正重点推进三大核心项目:鄂尔多斯源牧场建设、绿色低碳生产模式落地、可持续消费实践推广。同时,集团将继续携手全球伙伴共同行动,合力推动整个羊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全球协作到低碳发展共同构建韧性产业链
相关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及行业协会负责人围绕羊绒产业的全球协作、法规影响、智能制造与低碳发展展开探讨。
国际羊绒与驼绒制造商协会(CCMI)亚洲区代表说,当前,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为企业发展带来阻力,但正是企业聚焦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关注可持续发展,将危机转化为商机、引领行业未来发展的契机。他建议全球羊绒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协同创新,共同构建更具产业安全性和发展韧性的产业链。
英国利兹大学代表说,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多国已密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适应这个趋势,技术创新成为转型关键支撑。行业正加速研发可再生生物基材料、可生物降解合成纤维,推广无水染色、数码印花等清洁加工技术,以及高效纺织品回收利用技术等。此外,产品数字护照(DPP)制度逐步推进。产品环境足迹法(PEFCR)也为行业设立新标杆。系列法律与技术举措将推动纺织业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为实现气候中和与循环经济目标注入动力。
东华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革表示,当前,纺织生产正迈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包含多层次架构与关键技术模块,未来将呈现云边端协同、绿色智能制造等趋势。纺织机器人分专用及通用加末端执行器两类,广泛应用于多个生产工序。我国纺织智能制造虽有进展,但面临成本、技术、人才等挑战。他建议通过研发机器人、推动工序集成、分级建智能工厂、提供中小企业解决方案及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等路径推进发展。
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刘丹分享了“十四五”期间羊绒产业碳排放研究成果及“十五五”绿色发展建议。该研究覆盖36家代表性企业,相关报告于2025年6月发布,旨在明确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及“双碳”目标推进阶段,为“十五五”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她介绍,“十四五”期间,毛纺织行业通过环保技术工艺升级、能源结构优化(天然气、光伏发电占比提升)、数字化装备与算法应用提升能效等举措,推动降碳进程加速。未来,随着毛绒纤维产量合理调控、行业规模保持稳定及绿色技术推广应用,碳排放总量将持续下降。针对“十五五”发展,她提出四项建议:一是深化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碳足迹、零碳工厂等评价标准;二是开展碳足迹核算研究,拓展产业链合作,健全产业链碳数据库;三是加强跨领域合作,推进负碳技术产业化落地;四是强化科技赋能,依托数字化装备与智能工厂,实现产品碳足迹在线采集与追溯。未来行业“双碳”工作重点将从总量控制逐步转向探索碳中和实现路径。
活动当天上午,与会代表集体参加了第八届中国(鄂尔多斯)国际羊绒羊毛展览会开幕仪式。本届展会设置了国际贸易、装备与科技、面料纱线等六大展区,以及研讨交流、时尚发布、成果展示三大中心,吸引了来自英国约翰斯顿・埃尔金、法国埃里克・邦帕尔、意大利维切利等10个国家30余家国际知名企业展团参展,鄂尔多斯集团、上海恒源祥等7家国内头部企业,以及浙江濮院、河北清河产业集群和本土产业集群等近200家参展商,还有220多家采购商参与其中。展会以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核心,助推鄂尔多斯羊绒羊毛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新格局。